地产八卦

任志强:楼市无需调控 让泡沫自行破灭
常熟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0-04-16  来源:房产之窗

      “当中央政府手中没有存储的大量住房来补市场余缺,就只能用市场的生产周期实现自我调节,但当价格上涨在供求平衡的施工周期中尚未达到充分供给时,政府往往就大动干戈,出台各种措施抑制需求、打压投资,其结果只能是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之中,供给的下降必然带来需求的再一次报复性反弹。”

  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14日在其博客中表示,政府应该给市场自由调节的时间,对市场的经济规律给予起码的尊重,那么就必须适度容忍房价在周期性供给尚未发挥作用之前的上涨。

  楼市调控的恶性循环

  每一次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调整都美其名曰要抚平经济增长的波动,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引发更大的波动。任志强称,自2003年以来,历次楼市调控都是先抑制供给,当供给减少价格上涨时就抑制需求。在抑制需求中就减少了供给,供给减少了引起需求恐慌,价格又再次上涨。这样恶性循环发生了多次,也因此有了每次出台调控政策之后,总伴随着价格的上涨结果,此次调控也是一样。

  去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出现快速增长,但并未增加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量,因此市场早就可以预期今年上半年会出现严重供不应求。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增长的新开工面积无法在今年上半年变成可售商品房,如果政策不做逆向调整,则会在下半年保证供给量并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

  但政策却在市场供求关系试图恢复平稳时“横插一脚”,恨不得一天之内一个政策的出台就让价格跌下去。在这种逆向调整的政策出台之后,投资意愿还能否长期保持、下半年和此后的供给是否能持续增加,都将成为未知数,用增加供给来缓解房价过快上涨,可能再一次被抑制,房价仍会在供求严重不平衡中“蹦蹦跳跳”。

  而消费者却无法保持沉默,被抑制的需求只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就一定会释放。今年两会过后(一个供应周期未形成),民众没有看到价格在观望中下降,反而看到土地供给稀缺和价格上涨,他们再也不敢去冒这种观望的风险了。历史上每一次观望之后,观望者都不得不在政策的无效中支付更高的成本与教训,让他们在两会之后冲入市场,再次形成报复性量价齐升的增长,又一次让政策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

  任志强认为,鼓励和支持供给的增加应成为顺市调控的重点。首先,改变土地供给过度向保障性倾斜导致的土地严重稀缺的预期,让地价上涨减缓对房价上涨的冲击。其次,大量增加商品房供给,用数量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和预期,让消费者打消供不应求和价格持续上涨的恐惧心理。三是,政策明确社会住房保障的体系和范围,让穷人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达到分离两类人群的效果。

  别拿日本泡沫“吓唬”中国

  同日,任志强在其另一篇博客中,再次抨击用日本泡沫当对照,来证明中国楼市泡沫的论调。

  “2005年5月,我发表了第一篇《别拿日本泡沫当镜子》的文章;2007年1月中国社科院发布黄皮书再提防止日本的泡沫移师中国的论调,我在博客上发表了第二篇《别拿日本泡沫当镜子》的文章。数年之后,日本泡沫仍成为一座大山压在中国经济的头上,仍多次被各种‘家’们不断重复的当作镜子来吓唬中国国民以及政府官员,逼迫政府采取错误的政策来破坏中国的经济增长。”

  任志强认为,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发生在城市化已进入稳定增长期、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过程之中,以信贷的杠杆作用导致投机行为过度而产生的泡沫。但中国房地产热却是以实体经济增长为基础的一种收益增长因素带动的,这是二者之间本质的差别。

  他认为,中国金融机构并未对房地产提供过度的杠杆和资金,中国股市并未出现向地产融资和巨量倾斜。中国收入增长并未与房价产生巨大的分离,房价是在实体经济的增长中实现的价格增长。现在唯一要做的是,增加土地和房屋供给,让资源的配置跟上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北京的人均GDP和人口总量早就提前十多年达到2020年的总体规划目标,但资源的配置却仍在按原有规划的时间配置,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只要解决了供给,就抓住了龙头,也根本不应对价格实施打压,不应对消费需求进行抑制,包括对投资与投机行为的限制。核心在于实体经济引发的价格上涨是无法用以调节价格为目的的政策管制的。这种管制只会导致供给量的下降,让矛盾激化,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满足住房改善的需求。

发表评论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