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的经济版图上,木渎是一个强镇;在苏州的旅游版图上,木渎同样是一个重镇。从一条山塘老街起步,木渎斩获国家4A级景区,叫响“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口号,擦亮姑苏十二娘、藏书羊肉等品牌,如今迈向更广阔的生态旅游新城开发。从木渎旅游公司到木渎旅游产业管委会,再到木渎旅游开发区管委会,一路见证木渎旅游的起步发展壮大。 
起步:一条老街几座宅子 “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明清时期,木渎已成为苏州至太湖黄金水道上的最大商埠,繁华闻名朝野,文人雅士、退休官员、商界巨富纷纷来此构筑私家花园,最盛时木渎的园林达30多处。然而历次浩劫中,不断遭到毁损。1998年,木渎对仅存的几座园林老宅进行抢救性修复,这同时也拉开了木渎旅游的大幕。可以说,与周围的古镇相比,木渎的古镇游起步稍晚。 保护修复那几座园林老宅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榜眼府第是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晚年归隐木渎所筑,后来办了化工厂、饮料厂,修复前已是断壁残垣,杂草丛生,差一点被夷为平地。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渔的旧宅,因后花园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罗汉松而得名,上世纪90年代,这里是电扇厂的喷漆车间,还造了两栋房子住有十几户人家,500多年的罗汉松周身满是钉子,差点被“憋死”在里头。严家花园是木渎镇名气最大、造园艺术最高的园林,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童俊等人曾称其为苏州园林之“翘楚”,却一度被十多个小厂占据着,“各自为政”。虹饮山房是乾隆6次下江南歇脚品茗之处,却成了一座粮库。 几座园林保护性修复之后,立刻成为了木渎旅游的拳头产品,由山塘古街一线串起。随后又修葺了古街、古桥、古河道、古民居,精心整治了古镇游览区。木渎旅游便从这一条老街和几座宅子,蹒跚起步了。 发展:从单纯景点到产业 2006年是木渎旅游的一个节点,这一年,木渎成立旅游相关行业协会,从单一的景点打造迈向了旅游产业发展。 挖掘园林名镇的文化内涵,梳理古镇历史文脉,木渎的旅游开发一开始就立足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其以园林古镇特色也迅速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但江南古镇旅游在几年之内一股风吹起,难免在很多方面形成同质化现象。尽管木渎挖掘了姑苏十二娘品牌,打造了四季旅游节庆活动,但在求新求变的游客面前,单一的景点观光游越来越“吃不开”,单一的景点门票收入也满足不了形势的发展。 旅游是一个六要素的集合体,于是,木渎便在古镇观光游聚起一定人气后,把购物、餐饮、娱乐、住宿等一系列行业整合进旅游发展之中,从发展旅游景点转型至发展旅游产业。木渎有很多优质的旅游相关资源,比如有老字号乾生元,石家饭店,有星级宾馆天平大酒店和中华园等,这些优质旅游要素被纳入到行业管理中,让木渎旅游一下子丰富厚实了起来。 当年,藏书撤镇,核心镇区和三个村26.8平方公里并入木渎镇,不仅拓展了木渎旅游的外延,更让旅游内容大大的丰富了。藏书原有相对成熟的羊肉和苗木产业,也成为了木渎旅游产业中的两支新生力。全新打造的白象湾快乐生态园也成为古镇旅游之外的又一重大载体。 到2008年,木渎正式成立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完成现有旅游格局的布设。 未来:崛起生态旅游新城 今年,木渎旅游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单从名字上便有所体现:木渎旅游从旅游产业跨向了旅游开发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木渎已经拥有了木渎古镇旅游区、藏书羊肉、白象湾生态旅游区、藏书花木、姑苏十二娘、藏书澄泥砚等一系列知名旅游品牌。近两年,苏州市木渎春秋古城遗址的发掘又为木渎带来了新的历史资源,该项目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列入“2010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被国家文物局列入“201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另外,木渎的住宿等服务行业均发展迅速,形成了星级高档酒店、连锁经济酒店、特色民居客栈于一体,床位3000余张的服务大格局。 木渎镇党委委员、木渎旅游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军介绍,未来几年,木渎镇将发挥其在苏州西部旅游的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结合高起点规划区域一张图,与此同时将区域分成古镇、五峰山、天池、善人桥四大片区分别定位制定发展计划。未来发展方向将重点发展旅游商业地产、高端休闲养生、遗址古宅保护开发、苏州西部旅游集散服务等项目,将逐步在木渎西部28.8平方公里区域将打造生态旅游新城,使之成为苏州西部旅游的集散地和市民的旅游目的地。 跟进阅读: 城西又有新动作 木渎西部打造生态旅游城 苏州木渎、胥口和甪直镇要换新颜 区域楼盘价值又升了 爆料!木渎胥江城规划图新鲜出炉 木渎长江路6000万高标准打造简约时尚商业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