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中旬,网络突然热传福建省宁德市女企业家、房地产商郑小青的企业破产,称其向外界融资27亿多元,资金缺口达10亿元。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赴宁德市调查并专访了郑小青,她坦言,企业确实陷入了债务危机,其下顺丰企业从外部借款达21.5亿元,企业自有资产仅16亿多元。近期,因企业借出的1亿多元资金没有收回,导致资金运作困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机调查了宁德顺丰企业旗下的几家公司,发现皆在运转,并没有出现网络上所言的“破产”。 企业称实际负债并不多 郑小青何许人也?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郑小青又名郑银萱,生于1965年。开过点心店、卖过服装、当过裁缝师等,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入股闽东造纸厂。2004年,郑将闽东造纸厂改制后,成立了宁德市顺丰胶合板有限公司。此后,郑一鼓作气,6年多来,又成立了7家公司。曾被评为“福建省‘三八’红旗手”、“宁德市‘十大杰出女性’”,当选为福建省女企业家商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宁德市第二届政协委员等。 10月12日,郑小青以个人名义,在宁德市委机关报《闽东日报》登出一则《关于郑小青债务重组和处置事宜债权人意见登记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称,郑小青及其家庭成员实际控制的企业,因各种客观因素导致债务危机。目前,在债权人和郑小青等债务人的积极配合下,相关公司的资产、股权、财产等已经进入监管状态,各公司及其经营项目均处于正常经营状态。有关各方均认为郑小青实际控制的项目大部分仍属优质资产项目,具备重组盘活的有利条件。 《公告》指出,在此情况下,债权人拟建立有效的债权人决策机制与沟通机制,同时通过引入资金,使陷入困境的部分债权人得以偿债。最终希望通过引入重组资金,共同选择第三方,以托管经营或处置项目的方式,盘活现有资产,增加项目偿债能力,让债权人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在此《公告》刊登前后,一些论坛与网站传出郑小青的企业向外融资20多亿元的消息,有的还称郑小青向民间大举借高利贷。网络有消息称,郑小青向外界借款达27亿元之多。当地多位关注此事的人士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据他们了解,郑小青向外界借款达20多亿元。 10月18日,郑小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顺丰企业旗下的公司,向外界借款并没有外界传言中那么多,目前为止,顺丰企业旗下的公司向外界借款共为21.5亿元。 郑小青称,在公司向外界所借的21.5亿元资金中,有4亿多元来自银行,还有一部分为高利贷。 顺丰企业现在的债权人数量几何?有与顺丰企业债权人接近的当地人士称,顺丰企业的债权人在100人以上,但郑小青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与顺丰企业直接发生借贷关系的债权人只有20多人。 顺丰企业目前资金状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网络爆料者称,顺丰企业目前的资产仅为4亿元,资不抵债达10亿元以上。当地一位关注此事的人士也认为,顺丰企业的资产具有一定的水份,该人士举例说,顺丰企业旗下的宁德市顺鑫丰商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但该公司只是在一家商贸城租用了一些铺位,然后再将这些铺位发租给商户,以赚取租金的方式获利,“这样的公司怎么会有5000万的资产?” 面对疑问,郑小青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顺丰企业现有资产有16亿多元,顺丰企业外借21.5亿元,“负债”实际上只有4亿多,如果收回企业借出的1亿多元,“负债”实际上只有3亿多元。16亿元的资产来自于顺丰企业旗下的8家公司,其中房地产项目所占的资产比例最大。 郑小青称,顺丰企业在宁德市现拥有300多亩各类房产地用地,120多亩的“塞纳湖畔”楼盘已经动工并马上要开始销售。该楼盘销售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如果以每平方米7000元计算,销售收入也在10亿元以上。 郑小青说,政府现在要求顺丰企业自救,而其自救的主要方式便是对大的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使大的债权人转化为顺丰企业的股东。郑小青解释说,债务重组就是将一些大的债权人转化为顺丰企业旗下公司的股东。而多大的债权人才能转化为股东?郑小青没有透露。记者以一个近千万元的债权人为例,郑称此债权人不能算大债权人,属于顺丰企业还债的对象。 然而,“大的债权人”是否愿意转化为顺丰企业旗下的股东呢?郑小青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询问,说资产重组是一些大的债权人的想法。但宁德当地一位关注此事的人士称,债权人是否全部同意转化为顺丰企业的股东是个问题,如果顺丰企业对自有资产没有一个真实的评估,债权人可能很难全部同意顺丰企业的重组方案。
|